我院始建于1951年9月,是持有国家级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测绘甲级、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壹级、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乙级资质、土地规划乙级资质的生产、科研单位。加挂青岛市基础地理信息与遥感中心牌子,主要负责全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和使用,负责全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加挂青岛市测绘应急保障中心牌子,承担应急地理数据标准制定、采集整合、动态更新、现场测绘及数据发布职责,为全市突发及重大事件的应急救援、指挥决策、灾后重建等提供测绘地理信息保障工作;加挂西海岸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牌子,主要承担西海岸新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更新、管理和维护,为西海岸新区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和服务提供技术保障。
我院现为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山东省和青岛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一级单位、山东省测绘产品质量检验站青岛分站,“精勘准测慧城市”被认定为山东服务类测绘唯一名牌和青岛名牌。通过了质量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环境管理三体系认证及山东省计量认证。
我院主要承担工程测量、不动产测绘、摄影测量与遥感、海洋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互联网地图服务、地图编制、自然资源监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咨询、治理、检测、监测以及地质灾害工程勘查、设计、治理、评估等多专业的生产科研项目。60余年来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及时、全面、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勘测服务,并积累了丰富的地上、地下和城市管理的空间信息,为智慧城市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构筑了坚实的基础。先后完成了青岛市各等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网、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系列比例尺地形图和影像图及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各类专题地图编制等工作;承担了青岛市地理国情、市情普查及西海岸国家级新区的建设变化监测工作,为青岛市和新区建设的长期监管提供重要的地理信息支撑。划定了青岛市第四系标准地层层序,建立了青岛市唯一的工程地质数据库。承担了我市基础测绘、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沿海水下地形测量、抗震普查、地下管线普查与信息化建设、轨道交通、崂山海拔高程测量、胶州湾大桥、胶州湾隧道、奥帆赛保障、城区改造、地质灾害普查等数百项重点工程任务;开展了西海岸新区、红岛经济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蓝色硅谷、胶东国际机场等重点区域的勘测工作。
我院致力于建立并维持青岛市高精度陆海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和深度基准,作为青岛市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联盟成员单位,融合北斗卫星导航与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建成覆盖全市域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QDCORS),实现了快速、高精度、无缝衔接的真三维定位。依托青岛市基础地理信息与遥感中心,完成了青岛市地理信息空间框架建设等近百个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形成多个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打造“以地控税”、“一带一路勘测信息一体化”、“互联网+综治”3个“青岛模式”经营品牌,在新疆、内蒙、青海等地开展的“以地控税青岛模式”被国家税务总局两次下文在全国推广。另有“BIM+地下空间”模式正在培育推广中,获得住建部科技术项目立项,研究成果现已通过评审验收,已推广应用于青岛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管理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我院作为商务部认定的国家首批“对外援助成套项目工程勘察骨干企业”,先后完成了马达加斯加、塞舌尔、马尔代夫、塔吉克斯坦、津巴布韦、柬埔寨、玻利维亚、斐济等国家的19个涉外项目的勘察测绘任务。
我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长期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依托青岛市测绘应急保障中心,在汶川地震、黄岛“11.22”输油管爆炸、奥帆赛浒苔清理监控等应急事件中,能够快速响应,圆满完成各项应急保障任务。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筹备和举办期间,我院先后承担了场馆建设、安保用图制作、无人机管控、地图文化创意展示、全方位信息化服务保障、建筑立面测量、道路空洞探测等7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保障任务,得到了山东省省委书记刘家义、山东省省委常委张江汀、孙立成以及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安部和市公安局的主要领导的点名表扬和高度赞誉。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服务保障“作出积极贡献的先进集体”。
近年来,我院先后获批组建了10个创新平台,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2个、市级5个,获批组建的“海陆地理信息集成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研究中心”“地图文化与创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地图青岛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海陆地理信息集成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海岸带调查监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青岛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海陆地理信息集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海陆地理信息集成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地下空间地理信息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地理国情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致力于对岩土工程、地理信息集成与应用、智慧城市、地图文化、地下空间等方向进行重点研究。
我院积极致力于地理信息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自主研发的地图文化作品,使地图文化进一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受自然资源部邀请,在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上,我院作为中国地图文化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组织16家联盟单位参展;由我院与中图社联合打造的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馆地图与地理信息文化专馆,作为永久性场馆,集中展示了中国地图之美。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视察指导,对我院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积极融入自然资源大格局的转型服务给予充分肯定;联合国组织领导及各国专家对我院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以我院为依托建设了“地图文化与创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策划并承办了2014青岛首届中国地图文化节暨地图文化论坛,发起成立了中国地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连续承办了南昌第二届中国地图文化节和南京第三届中国地图文化大会;在第26届国际制图大会中我院推选的作品代表我国参展荣获一等奖,应邀参加第27届国际地图制图大会并设立地图文化专区,在联合国第三次全球地理信息管理高层论坛上展示了地图产品;在第28届国际制图大会上,经过大众投票和专家投票,设计完成的《梦幻青花——青花瓷地图》荣获唯一的挂图类公众投票奖,突显了我院在地图文化行业的引领作用,有效提高了地图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认知度。在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7年和2018年学术年会上,连续两年受邀独立承办“数据文化和地图文化”分论坛,在行业内引起强烈反响,王家耀院士评价:“中国地图文化创意产业如星星之火,从青岛走向全国,已呈燎原之势”。
长期以来,我院致力做最受信任的一流空间信息团队,以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为己任,发扬奉献、担当、开拓、创新的勘测精神和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严谨高效、包容感恩的勘测作风,坚持全院工作一盘棋、勘测信息一体化、软硬实力齐发展的发展战略,以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文化立院为发展理念,坚持引进、开发与应用相结合,参与了多项国家、行业规范(标准)的编制工作,数百项工程获省(部)、市科技进步奖及优质工程奖,近百篇科研论文获奖。
现有在岗职工600余人,专业技术人才占70%以上,博士、硕士研究生200余名,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14名,高级工程师107名,国家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44名,国家注册测绘师117名,注册一级结构师资格3人,注册安全师3人,注册咨询师7人,注册造价师1人,一级建造师10人,二级建造师11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合格证2人,无人机驾驶航空器系统操控手合格证7人,计算机信息集成项目经理资质证书7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全国首批青年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人才1名;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1名,山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名,山东省创新能手1名;青岛市劳动模范1名,青岛拔尖人才1名。被认定为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岛市中小学海洋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先后荣获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先进集体、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住建部“城市勘测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建设技术创新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先进集体、中国测绘学会科技创新型优秀单位、山东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先进集体、山东省地理信息产业领军企业和青岛市勘察设计行业先进集体等称号;连续25年保持“山东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